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否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创造力,因而通过第一课堂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在主任薛庆国教授、常务副主任章东辉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近年来整合多学院教学资源,开设100余门特色课程,辐射面广博、影响力深远。疫情当前,我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韩学周副主任多方筹措、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在第一时间组织广大教师有序开设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
坚持课程思政,体现政治引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开设的课程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经典,根据时代的需要撷取精华,综合运用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规划,组建多元课程体系。王立群老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张梅老师《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李怡老师《人际沟通的艺术》等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的原则,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将中外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核、精神要素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互结合。潜伟老师《世界科技文明史》、李延祥老师《中国冶金史》、章梅芳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秀辉老师《中国古代史》等课程通过介绍中外科技与历史,从精神上引导学生爱国、爱乡、创新、自强,促成其道德情操的提升与完美人格的塑造。这样的文化与思政两两融合不但可以引导大学生思想理念与专业技术的价值取向,而且丰厚的文化素养更可以孕育、激发其人生理想和政治素养。
推进研究教学,凸显学科特色。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积极鼓励教师在授课中进一步丰富授课内容,在研究型教学视野下运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推崇教师授课与学生互动相结合,调动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雅洁老师《东方舞蹈剧赏析》、石苇老师《中西方歌剧赏析》、王钰老师《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赏析》等课程经常撷取相关艺术类视频作为沟通媒介,通过师生线上讨论,将思考的热情、分析问题的理性和对文化艺术发自内心的亲近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刘丽敏老师《中外宗教概览》、王晓慧老师《可视化人文》、王艳老师《爱情心理学》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课程评估与课程管理方面,突出研究型教学特质,具有问题的探究性、过程的完整性、开放的适度性、参与的能动性、获得知识的体验性、师生交流的互动性等特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过程管理,环环相扣以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做实、做深。
加强素质教育,突出以文化人。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内在张力,人文素质教育中心鼓励教师遵循课程综合的理念,淡化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界线,努力建设综合多元课程。方天丰老师《围棋初级弈理》、孙雍君老师《科学创造方法论》、刘成杰老师《心理测验与学业规划》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主讲教师的学科背景与专长领域作为核心内容,同时兼顾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突出综合性、概括性、鲜活性的理念,达到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多样性。魏书亚老师《文化遗产概论》、吴宁宁老师《诸子百家思想释读》、毕丞老师《辩论与演讲口才概论》等课程以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纵向梳理为基础,横向兼容艺术与文学、思想与论辩,使学生在鉴赏文化遗产、了解哲学脉络的氛围之中,发展想象、类比与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感悟并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艺术真谛和人文内涵。
在这个特殊时期,广大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们通过线上平台讲授人文知识、传播人文方法、宣扬人文理念、撒播人文精神,文化光普照、战疫正当时!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们这样说»»
◎方天丰老师《围棋初级弈理》:课上雨课堂、腾讯会议、Zoom综合使用,课后微信群与学生继续沟通,同时把课件、作业和录课内容发布,教学效果良好。
◎王立群老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硬件要跟上、软件多准备、课上多交流、课后多引导!用心准备、积极投入,学生依然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李怡老师《人际沟通的艺术》:线上课程互动频繁、内容鲜活,点面结合、纵横捭阖,使学生全面感悟并深刻把握人际沟通的艺术真谛和人文内涵。
◎张梅老师《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三方联动,虽有小波折,但总的来说,视频直接授课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
◎王钰老师《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赏析》:提炼、整理课程内容,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欣赏的内在联系,带领学生对舞蹈艺术进行理性思考。
◎张雅洁老师《东方舞蹈剧赏析》:课前多次调试、演练线上教学系统,课上边讲授边互动,课程稳步推进。课程创新,在路上!
◎石苇老师《中西方歌剧赏析》:课程重在欣赏外加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堂中收到玫瑰和留言,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王鹂老师《合唱艺术与实践》: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视频互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在放松和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课堂教学。
◎刘成杰老师《心理测验与学业规划》:课程旨在引导低年级本科生进行学业与职业规划。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良好。
◎王艳老师《爱情心理学》: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愿意并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真学习有关爱情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并希望尽快有机会实践。
◎章梅芳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史》:课堂能实现有效互动,提问能得到学生的及时响应,授课效果良好。
◎李秀辉老师《中国古代史》:课前充足准备,课上与同学积极互动,并发小试卷让同学在线作答,检查听课效果并作为平时成绩,同学反映良好。
◎王晓慧老师《可视化人文》:将科技与人文结合起来,从可视化的角度分析和了解人文;进行了线下资料的高频率分享,期待实现不见面的深入交流。
◎刘丽敏老师《中外宗教概览》: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精心安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宗教现象,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