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两大模块新课上线

本学期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共收到六位老师提交的七门新课申请。本着“挤水分、去假象、做实事、提水准”的原则,素质中心先后组织中心教学督导和校级督导开展三轮新课评审,最终,确定2020年秋季学期增开五大新课

 人文素质中心石苇老师将带领大家了解经典音乐剧的形成过程和艺术价值;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陈坤龙老师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器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文法学院徐家力老师将从历史角度讲解中外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外聘中国农业大学王怡老师将给大家打开欣赏经典民族歌剧和绘画艺术的窗户。

赶紧详细了解这五门课程

规划好你的新学期计划吧

长技冶情

模块

《经典音乐剧鉴赏》——石苇

青年女高音,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科技大学人文素质中心声乐讲师。近年来在全国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的舞台。数次参加北京市春节联欢晚会,筹划并参演《流音雅韵》《风雅音华》等专场音乐会。参演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饰演桂英一角,参加第十二届世界民俗艺术节,在希腊千年古剧场演唱中国民歌十余场。201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美丽中国》专场音乐会。

作为指导老师及指挥,带领北京科技大学合唱团连续三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全国赛金奖、男小合金奖及银奖。多次荣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最佳指导教师与最佳指挥奖等奖项。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从音乐剧的起源、发展、形式内容到音乐剧剧本的创作、音乐的谱写、歌词的打磨、导演和制作等全方面,带领学生们了解音乐剧是如何从一个念头、一张白纸走到首演。目的是通过听赏,使学生对世界经典音乐剧作品、伟大的作曲家、导演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走近并热爱音乐剧这门艺术,走进音乐剧的世界!

《艺术发展史》《中国民族歌剧鉴赏》——王怡(外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歌剧学士、声乐教育硕士、艺术教育与管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意大利古典美声的传承与挖掘;教育技术研究;中外音乐教育对比。共发表CS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改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带领合唱团获得国际奖6项、省部级奖10余项,并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导演话剧《稼穑之歌》荣获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项;主持“搭建艺术教育综合平台、培养多元发展的创新人才”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教学效果评估连年优秀。

课程简介:《艺术发展史》是研究东西方艺术发展的的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学生审美教育的基础科学。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东西方艺术的发展、课程涉及名画的历史背景、画家的艺术地位、色彩构图技巧、情感思想哲学、在艺术史上的意义、与当今社会生活的传承关系、拍卖史上的货币表现等等,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一个学期一门艺术发展史,读懂艺术并不难。希望学生认识与学习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历程,以及艺术发展的基本面向,借助精细的名画解读、以及对于艺术流派发展的研讨,提高对于艺术发展审美观的审视能力。

《中国民族歌剧鉴赏》课程将重点介绍民族歌剧的形成与发展。详细解读和鉴赏彭丽媛、王静、杨洪基、严肃等艺术家凝聚心血的代表剧目《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及当代歌剧《林徽因》、《马可波罗》等经典民族歌剧作品,同时与外国歌剧、美国音乐剧,英国音乐剧等进行对比与研究。

广闻博识

模块


《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坤龙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留校工作至今,其间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2019)。主要从事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文物保护理论与方法”、“文物保护专题”。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2)、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奖”(2018),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2014)、英国学术院“牛顿国际学者”(2017)、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典型器物为主线,介绍古代青铜器的类型、功用、纹饰与制作技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以及青铜器的鉴赏、收藏和研究历史,培养学生从历史、艺术、技术等多个层面认识和理解古代青铜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和艺术品收藏观念,提升历史、人文、艺术与科学素养。


《中外知识产权史》——徐家力

文法学院教授,一级律师,博导。执业三十年来,获得过北京首届十佳律师,北京首届知识产权十佳律师,全国优秀律师等称号。曾任最高检察院检察官,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中国知识产权专业第一位博士后。现为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知识产权律师实务》等专著近四十部,在《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专业文章一百多篇。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梳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概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以及西方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阐明西方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巨大影响,并从中获得借鉴,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学生通过学习中外知识产权史这门课程,对比中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可以了解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加强学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及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