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晚,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实施主体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汇报演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雒建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宋凌云,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海林,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闫拓时,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骏伟,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副校长郑安阳,项目授课教师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舒桐,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赵潇松出席活动,全国政协、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基层服务处、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天水市文旅局及秦安县政府相关领导,首都文艺界、新闻界代表和学校师生、首都观众1000余人现场观演,全国公共文化云同步直播,吸引了22.3万人次线上观看,共赏秦腔艺术薪火相传的华彩瞬间。演出由西演青年团副团长张涛、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长袁丫丫联袂主持。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帮扶合作单位,自2012年起积极开展文化帮扶工作,大力支持秦安县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2024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紧密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整合西北地区优质的艺术资源,创新建立北京科技大学、西秦腔研究院、西演青年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构成的“三地三方联动”教学平台与人才培养模式,为西北地区精准遴选、精心培养一批集传承、研究、传播于一身的“复合型”秦腔青年表演艺术人才。
本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会长孙景宏主持,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彭庆红,北京市教学名师舒桐、韩学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教授辛雪峰,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西安音乐协会主席赵潇松,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小锋、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李小雄、西演青年团副团长张涛、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长袁丫丫,红梅奖获得者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兼副书记常小红等秦腔名家为学员授课。

演出伊始,北京科技大学人文乐团、科大附小民乐团与西秦腔研究院乐队共同奏响民乐合奏《秦腔序曲》,韩学周担任指挥。

该作品是韩学周专为国家艺术基金《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而创作,巧妙融合了传统秦腔韵味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以激昂的旋律与丰富的层次变化,生动呈现了秦腔艺术的当代表达与时代生命力,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艺术追求,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随后,20名学员轮番登台,相继献演《太庙请罪》《李逵下山》《裱花》《武松杀嫂》《三滴血-虎口缘》《打柴劝弟》《芦花荡》《游西湖-鬼怨》《忠保国》9部秦腔经典折子戏,老戏新唱、名段新绎,既守传统之正,又创时代之新,赢得现场阵阵喝彩。




学员们历经37天秦安县集中培训、实践采风和56天自主学习等环节,在本次晋京汇演出中全面展示了96天的学习成果,实现了对秦腔的传承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秦腔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充分彰显了北京科技大学助力文化振兴的使命担当。

未来,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将以此为新起点,优化拓展“八位一体 一体六艺”美育课程体系,持续完善多学科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多元浸润路径的“艺工融合 协同创新”三维一体美育育人体系。将“秦腔之美”融入“钢筋铁骨”育人实践,实现“文化帮扶”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让秦腔的高亢旋律在北科校园久久回荡,让黄土地的文化根脉在北科学子心中深深扎根,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