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赏银杏,听非遗,北科学子的秋日浪漫

秋风拂过银杏

金叶如舞,飘散如梦

余音空中回荡

岁月的旋律,传承的记忆

音乐会现场

11月10日,“银杏知秋·国乐探源”星期五人文音乐会第三场在银杏大道举办。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副书记于成文、副校长王鲁宁亲临现场观看。音乐会由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兼文法学院副院长韩学周主持。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开始前,韩学周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核心问题,围绕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介绍了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将国乐教育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起以《国乐赏析》为核心的“1+15”课程体系以选修课学生为主体的人文乐团实践载体,借助科学合理的特色教学课程和可操作的教育模式,推动实现课程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助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实施与美育教学深化改革,以实际行动推动我校新时代“钢筋铁骨”育人行动落地见效,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京西吹打乐”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军及其团队助演开场

本场音乐会特别邀请了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吹打乐”代表性传承人王建军及其团队前来助演。音乐会在“京西吹打乐”经典曲目《小二番》生动活泼而又充满北京风味的旋律中拉开帷幕。


合奏《金蛇狂舞》

由我校人文乐团师生与“京西吹打乐”团队共同带来的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校园,驱散了寒冷。

《锔大缸》

《锔大缸》作为“京西吹打乐”的必演曲目,乐曲欢快,热闹诙谐,表现力丰富,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北京童谣之打花巴掌》

《北京童谣之打花巴掌》(又名《小孩语》)这首极具京城色彩的曲目形式简短、音节和谐、诙谐幽默、朗朗上口,使观众们也深深沉浸在这浓厚的京味文化之中。

《大登殿》

《大登殿》全曲热闹欢快,“京西吹打乐”的艺术家们用唢呐、咔腔和口咪子三种传统乐器,巧妙地勾勒出了各种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薛平贵与王宝钏这段跨越十八年的爱情故事。

《探清水河》

最后“京西吹打乐”团队用京西大管等传统乐器演奏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带领观众穿越时光回到了老北京的街巷,聆听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为整场音乐会划上了完美句号。

至此,“银杏知秋·国乐探源”星期五人文音乐会第三场圆满落幕。

近年来,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围绕“挤水分、去假象、做实事、提水准”这一目标,共建设固本培德——国学与现代社会、广闻博识——文史、善技冶情——美育、创新与交际的课程四大模块,课程由中心创立之初设置的43门次,优化拓展至目前的221门次,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19年,结合学校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类选修课实际情况,进一步构建了“八位一体,一体六艺”的美育课程体系,首批设立了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绘画鉴赏、影视鉴赏四类必选美育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从现有人文素质课仅有的4学分中甄选出2学分作为本科生必选课程学分,且纳入到学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美育课程体系教学成果转化,2020年9月,学校成立北京科技大学人文乐团,现有师生60余人。截至目前,乐团已参与学校多项重要活动,受到社会及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合影留念

未来,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及文法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抓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文化育人的重点任务,增强育人实效,持续推进教学成果转化,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厚植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

合影留念

党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兼党办、校办副主任赵萌,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董春阳,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史立伟,教务处处长罗熊、教务处副处长李大宽,国际学生中心副主任刘冬阳等职能部处领导;文法学院党委书记、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宝永,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旭,学校教学督导范玉妹、刘静珠及其他师生一同到场观看音乐会。

2020级本科生 李力宸

正值晌午,即使寒风刺骨,饥肠辘辘,似乎也阻止不了同学们停驻在银杏大道上观望拍照。似乎是听多了流行音乐和西方乐曲,这民族乐器弹奏出来的曲目别有一番风味,那极具民间特色的唢呐锣鼓让人心中一激,那优美的中阮琵琶让人心旷神怡,那神奇的“小孩儿音”又让人耳目一新。这场音乐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能够领略到中华传统音乐的美妙,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2020级本科生 宋宗铎

很高兴能够在秋高气爽的校园里感受到民乐的魅力,“星期五人文音乐会”为全校师生带来的这些民乐经典曲目将会进一步激起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银杏大道中响起的阵阵叫好声和掌声就是同学们对音乐会最大的认可和支持。

2021级本科生 高源

这场音乐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乐器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从拉弦乐器到吹管乐器,从打击乐器到弹拨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这些乐器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共同造就了这场精彩的演出。

2022级本科生 朱莹如

参加“星期五人文音乐会”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当我听到悠扬的旋律从乐器中流淌出来时,我感受到了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演奏过程中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也让我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2022级本科生 傅文悦

这次的演出不仅是民乐的展示,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深信民乐一定能够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

2023级本科生 罗一玮

这场音乐会中,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承不仅是要将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传承下去,还要加强推广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队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