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人文讲座

人文讲座

书法艺术的本体追问——第275期星期四人文讲座

10月17日,第275期星期四人文讲座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主题为“书法艺术的本体追问”。主讲嘉宾胡抗美为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我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执行主任韩学周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内容

胡抗美以书法史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为线索,深入剖析了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代创新,探讨了书法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分析了书法的概念内涵、实用性与艺术性,以及书法的正统传承、主流与边缘流派的互动等问题,并最终感受源于书法本体的艺术美。

讲座伊始,胡抗美巧妙地引用了网络上对书法的多元观点,以此进入讲座主题。他以“丑书”现象为例,强调了书法的线条、结构和章法之美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路径,深刻分析了在网络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书法审美观念的变迁和挑战,并针对书法艺术认识上的常见误区,阐述了书法的内容与要求,将书法定义为是通过汉字造型表情达意的艺术。

在探讨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时,胡抗美指出,篆书是书法的基础与源头,在经历了“草篆”“草隶”“章草”等阶段后,成就了西汉隶书。魏晋时期,今草、行书得到发展,楷书也走向规范发展,这也标志着书法五体的完备。只有深入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与审美变迁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作品。

最后,胡抗美分享了自己对于书法的本体及其内在学理的理解,阐明了“书”“书法”“书学”的概念与内涵,他借用席勒的一句话作了最后总结:“艺术大师的真正秘密,就在于他以形式消除材料,材料本身越是动人,越是难以驾驭,越是有诱惑力,材料就自行其是的显示它的作用。”

互动交流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在场师生与主讲嘉宾展开热烈而积极的互动,共同探讨了书法美学的深层问题。胡抗美鼓励大家进行深入的反思,对书法应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新时期艺术创新的呼唤。他提倡,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的话语激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也点燃了大家探索和实践书法艺术的强烈兴趣。

颁发纪念牌

讲座结束后,韩学周教授为胡抗美教授颁发北京科技大学星期四人文讲座纪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