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282期星期四人文讲座以“弓弦乐韵—‘哆唻咪’胡琴室内乐团作品赏析”为主题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主讲嘉宾曹德维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哆唻咪”胡琴室内乐团艺术总监。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谭蔚,我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鲁晓,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旭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内容
讲座伊始,曹德维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室内乐的源起为引,详细阐述了室内乐从巴洛克与古典时期的成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个性化发展,直至20世纪的多样化风格和编制的演变。他特别强调了室内乐的多样性,涵盖了从二重奏到九重奏的不同演奏形式,以及纯弦乐器演奏和混合演奏的重奏类型。
曹德维从古代丝竹、笙管的小型合奏,到明清时期地方风格的形成,再到20世纪中国作曲家融合西方室内乐理念,深入探讨了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历程。以“哆唻咪”胡琴室内乐团为例,乐团以胡琴为主奏乐器,融合现代音乐语言,形成了丰富的重奏与合奏作品,成员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弓弦(胡琴)组重奏课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
乐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审美意趣,现场演绎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曲目,包括《良宵》《戏花鼓》《人生如戏》《评东弹西》《映山红随想》《第六二胡狂想曲》《姑墨》《思乡曲》《自由探戈》《林海雪原》《赛马》,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次深刻而难忘的音乐体验。
乐团在独奏中展现的个性魅力,以及在合奏中呈现的和谐共鸣,都将胡琴各声部的和谐融合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彰显了胡琴在现代音乐舞台上的无限潜力,也展现了其在创新和艺术探索中的广阔天地。在现代作曲技巧的融合下,室内乐的创作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表现不仅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听众的审美需求,也为胡琴音乐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视听的盛宴,也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的探索。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民族室内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感受到了新时代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勃勃生机。胡琴,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乐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新的光彩,它不仅是连接古今的纽带,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使者。
颁发纪念牌
讲座结束后,王旭为曹德维颁发北京科技大学星期四人文讲座纪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