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人文讲座

人文讲座

中国水墨艺术流变——第294期星期四人文讲座 第7期美育讲堂

9月11日,第294期星期四人文讲座 第7期美育讲堂在我校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

本次讲座主讲嘉宾董雷是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聚焦《中国水墨艺术流变》这一主题,以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为案例,结合经典画论及名家话语,阐释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水墨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独特性与精神价值。

image.png

讲座伊始,董雷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外代表中国,对内代表国家”的定位和创作、研究、对话交流等核心职能。

image.png

随后,他围绕中国水墨艺术展开深度分享。阐述了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以水、墨及特定色彩为基础,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意境深远的画面,强调虚实相生、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含蓄、质朴的美感,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特质。同时梳理了中国近代水墨文化从明清技法成熟后的衰落,到20世纪初受西方艺术冲击后的变革与探索,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自信重新崛起的发展脉络。

image.png

接下来,董雷介绍了中国画创作的基础工具“笔墨纸砚”,详解了宣纸的108道制作工序,并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题材,结合历代经典作品,如唐代《历代帝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溪山行旅图》、元代《富春山居图》、清代“四王”的作品,以及近现代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等,剖析了不同时期中国画的风格、技法与文化内涵,对比了中国画与油画的差异,以解析中国画背后的哲学观与世界观。

image.png

最后,他以当代画家作品为例,阐述了创新对绘画的重要性和水墨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并希望更多人喜爱、了解并传播中国画。本次讲座为师生搭建了深入理解中国水墨艺术的学术平台,使大家认识到水墨不仅是形式语言的艺术,更是中国人认知世界、表达内心的重要文化密码。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的艺术视野,也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